当前位置:乐求学 >

好好学习 >毕业论文 >

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
【摘要】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有用的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我国虽然已经在独立审计有关具体准则中对分析性复核的使用做出了具体规范,但许多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不能客观有效使用,致使分析性复核应有的优点与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文章就分析性复核的含义、作用及具体运用方法、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对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分析性复核 审计
  
  一、分析性复核的含义及方法
  
  分析性复核又称分析性复核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有关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利用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及相关信息的差异,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性审计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特别是审计的计划阶段和终结阶段,审计人员都将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既定标准的比较,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如将现金实际持有量与年前确定的现金限额进行比较,就可以查明客户现金管理有关情况。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项目同与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如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来了解客户偿债能力,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
  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如通过比较客户从1998年开始到2006年间客户管理费用、主要可比产品单位成本等指标来揭示客户管理费用及主要可比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趋势。
  在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时,选用适当的比较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同行业标准、客户前期标准、客户确定的预期计划、审计人员自己确定的预期结果等几种财务指标。
  
  二、分析性复核的重要性
  
  执行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必要手段,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技术方法,分析性复核方法的运用对审计执业质量和执业效率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1、降低审计风险。当今的社会,企业业务较多,要实施全面的详细审计,既费时又费用,也没有多大的必要性,所以抽样审计得以推广,但抽样审计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为了尽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大力推广分析性复核技术方法。通过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可以获得编制本年度审计计划所需的资料,了解客户的业务;可以揭示客户所面临的严重财务困难,正确评价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而采取必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也可以通过分析性复核,找出客户重大的财务差异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清该差异是由于差错还是可能存在舞弊,进而采取必要的其他审计程序。实践证明,相当比例的财务报告舞弊的曝光最初都缘于分析性复核程序中发现的线索。
  2、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按照其范围不同,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两种。尽管全部审计有利于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效果较好,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抽样审计得以实施和推广,所以除了那些需要详查的重大案件外,一般不常采用全部审计。而抽样审计如何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通常必须通过分析性复核来实现,使实质性测试等审计工作更有针对性。另外,如果分析性复核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变动,就表明客户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舞弊的可能性较小,审计人员就可以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所获得的证据作为证明有关账目余额正确表达的依据,从而减少甚至放弃该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
标签: 浅论 复核 审计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leqiuxue.com/bylwwx/gpml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