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求学 >

好好学习 >毕业论文 >

解析马齿笕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的影响论文

解析马齿笕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的影响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反复发生肠道溃疡,以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痛为主要表现及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有学者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肠道微生态的严重失调。马齿笕多糖是中药马齿笕的提取物,近年来逐渐被重视和推广。马齿笕多糖是一种中药益生元制剂,能调整菌群失调,尤其是对双歧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实验拟研究马齿笕多糖对UC 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

解析马齿笕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的影响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昆明系清洁级小鼠,6~ 8 周,雌雄各半,体重18~ 22g,购于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 SCXK( 辽) 2008 - 0002]。EMB 琼脂培养基由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提供。药物硫酸葡聚糖钠( DSS,分子量5000) 购于广州齐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马齿笕由佳木斯大学药店提供。马齿笕多糖制备,使用的主要仪器: 岛津GC - 14C 气相色谱仪,厌氧培养箱。

1. 2 实验动物分组及药物治疗

1. 2. 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50 只,随机分成2 组,正常对照组20 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饮用5% 葡聚糖硫酸钠( DSS) 蒸馏水7d,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造模第7d 结肠炎小鼠模型明显地出现体重减轻、从糊状便到液态血便、懒动等症状,证明造模成功,处死正常对照组小鼠10只、模型组小鼠10 只,取标本进行各种指标检测。把造模后的模型组小鼠分为2 组: 自然恢复组( 阴性对照组) 、马齿笕多糖治疗组,每组各10 只小鼠。

1. 2. 2 中药治疗: 模型制备后,自然恢复组小鼠、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马齿笕多糖治疗组灌胃0. 5g /mL 的马齿笕溶液0. 3mL,每天2 次,连续7d。7d 后处死小鼠,取标本进行相应指标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各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检测

2. 1. 1 造模后,检测了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 P < 0. 05) 。

2. 1. 2 应用马齿笕多糖治疗后,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发生明显改变,与自然恢复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2. 2 各组小鼠肝脏细菌易位检测

2. 2. 1 饮用DSS 后,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肝脏肠杆菌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2. 2 马齿笕多糖治疗组小鼠肝脏肠杆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与自然恢复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3 讨论

本实验用5% 葡聚糖硫酸钠造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从糊状便到液态血便、懒动、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改变证明UC 模型造模成功。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肝脏有肠杆菌易位,证实UC 同时存在肠道菌群失调。UC 小鼠存在肠道细菌易位,肠道黏膜的改变促进细菌易位。目前研究认为,UC 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有关,且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肠道内致病菌与正常菌群比例失调是触发UC 发病的关键因素。肠道内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增多,增多的细菌分泌的肠毒素使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并形成大量的氧自由基,其在肠黏膜的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病菌分泌免疫抑制性蛋白,导致局部肠黏膜免疫耐受失衡,肠上皮细胞更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而损伤。并且,某些过度生长的细菌导致上皮细胞受损伤,诱发肠道炎症的发生。

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厌氧菌对碳水化合物和未消化蛋白质的发酵。厌氧菌是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的主要产生菌。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降低,说明厌氧菌减少,小鼠出现菌群失调。UC小鼠应用中药马齿笕多糖治疗后小鼠基本状态恢复良好: 粪便性状正常、体重增加; 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增加,肝脏肠杆菌数量下降; 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改善。总之,马齿笕多糖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可以增加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及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达到抗炎作用,对UC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中药是祖国医学之瑰宝,用马齿笕多糖协助治疗UC,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leqiuxue.com/bylwwx/84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