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求学 >

好好学习 >毕业论文 >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的教育理论论文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用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同时加用中药药袋加热外敷,共收治颈椎病76例,观察他们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根据相关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显效23例,好转4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采用中药内服,补肝肾,散寒化瘀,加用中药袋热敷疗法,内外合治颈椎病,安全有效。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的教育理论论文

【关键词】

颈椎病;中药内服;中药袋热敷疗法;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多因长期不良姿势、慢性劳损加之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引起,往往呈慢性发病,长期不愈[1]。临床表现为颈、肩胛、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头晕、耳鸣,握力差等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我科近年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加中药袋热敷疗法治疗本病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近3年我科共收治颈椎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5~70岁,平均45.6岁。均经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颈型颈椎病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病程5个月至5.5年。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符合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内服法自拟中药汤剂。药物组成:续断20g,杜仲15g,骨碎补20g,川芎15g,豨签草25g,鸡血藤30g,羌活15g,防风15g,葛根30g,乌蛇20g,白芍30g甘草10g。水煎,每剂煎200ml,每次服1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连服10日为一疗程。

1.3.2外用法将中药炙川乌15g,炙草乌15g,伸筋草30g,独活30g,木瓜25g,川芎20g,乳香15g,申姜20g,豨蔹草30g,桂枝15g,鸡血藤30g加入75%酒精适量浸泡3d后,将上述经过浸泡的药装入布袋中备用。药液加水稀释成35%酒精浓度,再用注射器抽取40ml兑好的药液,浸湿药袋,在微波炉里加热2min,将药袋敷于患处,温度以患者皮肤能接受为准,大约为45℃~50℃;约20min后取下药袋,擦干皮肤,2次/d,10d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勿过劳,避风寒,并停用其他疗法。

2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坚持参加正常劳动与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肌力明显改善,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原有症状较前减轻,肌力改善,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原有症状、肌力、肢体功能障碍均无明显变化。

2.2治疗结果共收治76例,显效23例、占30.26%,好转47例,占61.84%,无效6例,占7.90%,总有效率为92.11%。

3讨论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证”、“颈强”等范畴。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劳累过度,肌筋长期牵制、久之伤筋耗血,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或中老年后肝血、肾精衰少,骨髓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骨,不能充养脉络;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人,郁滞脉络为本病的重要原因[3]。纵观病因,寒凝血瘀为标,肝肾亏虚为本,属本虚标实证。故我们治疗此病,以滋补肝肾、散寒化瘀为法,采用内服外用共用疗法,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我们采用内服中药:骨碎补,续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葛根、乌蛇通经脉;川芎、豨签草、鸡血藤行气活血;羌活、防风祛风胜湿;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瘀止痛之功。同时外用中药袋热敷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利用热力经皮肤透入吸收到达病灶,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起到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中药袋热敷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外治法,是集温热效应、经络效应、中药局部直接渗透效应于一体的内病外治的方法。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该处深部组织的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4]。

治疗期间,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远期疗效也很好。实践证明,中药内外合

治治疗此病,安全可靠,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张兴国,邹文浩.颈痹合剂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3]吴士杰.壮骨健颈汤内服与颈痛散外敷治疗颈椎病84例.陕西中医,2009,30(12):16091610.

[4]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leqiuxue.com/bylwwx/1zr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