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求学 >

好好学习 >毕业论文 >

浅论大学预科汉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浅论大学预科汉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预科学生 听力理解能力 调查 分析

浅论大学预科汉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 要:为提高少数民族初级汉语水平者的汉语听力水平,我们此次对2010年进入新疆大学语言学院的汉语水平考试不入级的学生进行了汉语听力能力问卷调查,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教学对策及教学方法,希望能对提高大学预科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有所帮助。

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获取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预科学生汉语听力现状

(一)对言语信号的接受反应能力相当慢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我曾对刚入学初级程度的民族学生进行过测试,一篇150字的课文,只有2%的生词,他们只能听懂50%,稍微好一点的能听懂65%左右。而其中35%的民族学生认为对方说话的语速太快是影响自己听懂的主要原因。

(二)辨音能力较差

21%的民族学生不能正确分辨汉语的四个声调。如:汤—糖,受到—收到等词语。20%的民族学生对某些字的声韵母往往听错,如:促销—速效,赚钱—转圈。

(三)词汇量太少

21%的民族学生虽然在中小学已经学过十年的汉语,但还认为自己掌握的汉语词汇量过少,对许多在中小学学过的汉语词汇都感到很陌生,严重影响到汉语听力。

(四)理解能力差

20%的民族学生认为自己听完一篇较长的短文后,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不是根本没听懂,就是即使听懂了,也只是听懂了一些细枝末节,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则没记住。

(五)记忆存储能力差

6%的民族学生认为听短句还可以,听长句子困难,听整段话就更困难了。经常听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根本记不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听力微技能入手。具体来说,听力训练应着重培养这些学生的以下几种微技能:

(一)培养学生的辨音、辨调能力

汉语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分属于两个语系,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别。汉语的四个声调及汉语的复韵母,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中都没有,所以民族学生对这些声调、语音的辨析能力就特别差。而要想提高民族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要培养学生辨音辨调能力,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离开了它,教学就无法进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语调得体,才能听懂别人的话,也才能使自己的话让别人听懂。如果发音有误,语调不准,则常常把自己熟悉的单词听错,从而产生误解,影响跨文化交际。如“看书”听成“砍树”、“酒鬼”听成“酒柜”、“教师”听成“教室”等等。所以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辨音辨调练习,把学生的难音难调分成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反复进行语音练习,直至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汉语语音语调。

(二)培养学生的预测和猜测能力

由于人所表达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关系,所以听者可以根据上下文关系,用词的含义及语调等的变化,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理的猜测,也可以根据前文提供的“线索”对某些未知因素进行预测。学生预测和猜测的培养可开始于听音的初始阶段,并贯穿于整个听音过程。因为最初言语中获取的初步信息有助于对下文的预测,同样从下文获取的信息又可用来纠正、补充前面获取的不准确或不全面的信息。学生还可运用自己的大脑中的图式或是利用文章中的多余信息来帮助解码,并猜测所听到的陌生词语或句子,这对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信号是快速连续呈现的,具有一纵即逝性。这就要求训练学生听觉器官的灵敏性,即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听大量的语音材料,并使学过的词语,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在听力材料中反复出现,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进而反复提取,反复使用,反复记忆储存,以达到将来在学生听到相关内容时能够快速反应的目的。

(四)培养民族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做笔记是听力训练中又一重要环节,学生除了单一地接收信息外,还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记录,这样学生对听力的理解就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单凭选择题的选项来明确信息含义的,而应该是具体的,有主次的。教师可以通过中等长度的比较口语化的片段,训练学生区分主次观点的能力以及记录典型细节的速度;可以通过新闻体文章或短文,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可以通过长篇演讲、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分清主次信息,使记录的内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另外,教学生设定一些速记符号,帮助记忆。边听边记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记下对方一段很长的话语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针对初级汉语水平者的听力现状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听力是人类在语言能力习得过程中最先得到的一种能力,它一旦成熟,就很难丧失。如果学习一种语言不从听力开始,可能永远不具备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正如我们此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一样,我们的学生虽然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学了十几年的汉语,但学的却是哑巴汉语,学生在交际场合张不开嘴,听力跟不上对方语速,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已经走过很多弯路,现在必须从加强听力教学抓起。

(一)激发热情,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愉悦的心态是保证高效学习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旁观,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二)提供足够的听力材料并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听力训练要防止单调、贫乏、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生动的听力材料,包括听力课上所用的听力录音材料和配合听力课文的书面录音材料;社交场合自然语言的听力材料、文学艺术作品的朗读材料等。我们认为为提高大学预科学生的听力水平来,还应准备多地区汉语普通话的听力材料。众所周知,普通话具有多元性,在学校或在各种社交场合,人们所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各个地区方言腔调。因此,为了让预科学生听汉语有广泛的适应能力,还应给他们播放一些各地区的普通话听力材料。听力语音室的建立是为预科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听力环境,但还应给他们提供可放映录像的视听室。

(三)运用媒体,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听讲,阅读,作业进行学习,这种信息的单向传递对学生来说不是最佳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录音、录相、幻灯、投影、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化多设备,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化抽象为具体,减轻认知难度,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使其“双脑并用”,更有效地完成预科的学习任务。比如:民族学生不了解什么叫“旗袍”我们可以把满人穿的不同样式的“旗袍”同时展现在投影屏幕上,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旗袍”一词的含义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老师就是把这个词给学生讲很多遍,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又如:用“各式各样”这个词模仿造句时,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电脑课件,例如“鞋柜里摆着各式各样的鞋”,“柜台里摆着各式各样的MP3”,“文化用品商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本子”等。使学生通过看电脑课件,围绕电脑课件的内容来造句。在学生学会模仿造句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商店里还摆着各式各样的什么东西呢?学生就会纷纷举手回答,发言非常踊跃,可以说出许多不同的句子,这样就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总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大学预科汉语听力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且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激发民族学生的探知欲望。

总之,听力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输入、反复练习、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把重视记忆学习的目标转换成重视学生听力微技能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听力教学的“多渠道输入—多渠道输出—领悟—再有目的的输入”的完整过程。只要积极地、有序地完善听力教学过程,重视听力教学过程,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就能够最终达到迅速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语言学.汉语.双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C].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

[3]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短期外语强化教大学论文选[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leqiuxue.com/bylwwx/0kqxmy.html